何谓“动”
朋友,我们的之一 “ 动 ” 是 “ 起动 ” ,那 “ 五动 ” 中的第二“动”是什么呢?是──“百动”。这可是我们“习惯‘五动’定律”中最为关键的一“动”,也是决定我们习惯培养成败的一“动”!
那何谓“百动”呢?这“百动”是指要培养一个习惯,光“起动”是远远不够的。“起动”后还要不断地“动”、足够地“动”,要“动”到量变发生了质变,这习惯才能养成。这和水烧到一百度才能开的道理是完全一样的,因此我将这第二“动”称之为“百动”。
那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究竟是如何做的呢?
我们 “ 起动 ” 了以后,往往像烧开水似地,也在烧、也在“动”;但问题是烧到三十度了,怎么还不开?四十度了,怎么还不开?五十度了,怎么还不开?于是就没有耐心了,甚至怀疑这水究竟能不能烧开了,便撤火了。
但这火一撤,你想,烧了半天,岂不就白烧了,前功尽弃了?!可是对于你,这习惯是一定要的。于是我们又重新烧,烧到60度、70度、80度、90度……可烧烧又没有耐心了,又怀疑究竟能不能烧开了,又放弃了。试想,为了养成各种习惯,我们在家里、在学校、在企业、在全社会像搞运动似地一次次烧过多少回这样的“夹生水”,这对我们这世间最宝贵的人力资源是一种多么巨大的浪费啊!
朋友,这不正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孙云晓所说的《令人遗憾的前50℃现象》吗?
“德育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。水的沸点是100℃,可我们的德育往往在50℃左右就停了下来。例如当孩子开始做好事了,或者开始守纪律了,人们就以为德育的目的已经达到了,教育已经成功了。事实上,这绝不是德育的最终目的,而只能算是前50℃的教育。它不应该成为教育的终点,而应该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契机。抓住孩子偶然出现的道德行为,将其反复训练成道德行为习惯,才是德育的真正目标,是德育的后50℃。很明显,我们的德育在后50℃上下的功夫不足。”
朋友,看了以上《令人遗憾的前50℃现象》,你有何感触?是不是这样的“前50℃现象”在你身边也比比皆是?!因此我们说,要培养任何习惯,我们“起动”后,还必须不断“动”,足够“动”,直至“动”到了“百动”,这习惯才能养成,这是不是也是一条铁的规律,你说对吗?!而有了这“百动”,再辅以著名教育家曼恩的一句名言,以后你对培养习惯就会信心满满,就会稳 *** 胜券了──“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,我们每天给它缠上新的一股,要不了多久,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!”
而以上,就是我们 “ ‘ 五动 ’ 定律 ” 中的第二 “ 动 ” ─ ─ “百动”。